阻垢剂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阻垢剂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考古新发现辽上京西山坡佛寺遗址-【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18:50:58 阅读: 来源:阻垢剂厂家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1961年,辽上京城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一五”期间,辽上京遗址被列入100处全国重点保护的大遗址;2001年,辽上京遗址的保护被列为西部大开发文物重点保护项目;2002年3月13日,辽上京保护规则通过国家级专家鉴定,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实施;2012年,辽上京遗址入选“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3年4月,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辽上京遗址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始建于神册三年(918年),号临潢府。上京城平面略呈“日”字形,由皇城(北)和汉城(南)两部分组成,城墙残高5至9米,均为夯土版筑。皇城城垣周长6400米,城址面积225万平方米。汉城城垣周长5800米,城址面积210万平方米。皇城在北,略呈方形,东、南、北三面墙都呈直线,各长约1500米,西墙中段位于小土岗顶部,南、北两端向内曲折,全长约1850米,东、西、北三面墙中部残存有门址,并加筑瓮城,各墙上残存有马面。西墙内的山岗顶部,有一组大型的建筑基址,在此可以俯瞰全城。岗下有一大道直向东门,推测皇城最初是以东门为正门。扩建汉城后,城内主要建筑都改成南向,皇城南门改为正门。四面城门内都有大街直通大内宫墙外。大内位于皇城中央部位,宫墙墙基已残毁,大致探明约为长方形,周长约2000米。内有宫殿、门阙、仓库等建筑基址,其中有两座大型宫殿,建筑在高约4米的台基上。皇城南部有不规整的街道及官署、府第、作坊和寺院基址,其中一座寺院内残存一尊残高 4.2米的石刻菩萨像,为天雄寺遗址。皇城北部地区空旷开阔,未发现大型建筑基址,应是文献所载契丹贵族搭设毡帐的地带。

汉城位于南部,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居住区域,其北墙即皇城南墙,东、南、西三墙系扩筑。墙身较皇城低窄,残墙最高3米,无马面,现已无法探明原有6座城门的具体位置。原来流经城南的小河,经过多次改道,自城西南角穿过东北角,将城内文化堆积层冲刷殆尽,仅余靠近皇城南门的小片地区,城址附近现存砖塔两座。一座位于城址东南约 3公里的山坡上,俗称南塔,为八角密檐式,残高约25米,尚存7层塔身及塔基,塔刹及檐椽都已塌毁,塔身第一层每面镶嵌高浮雕石刻佛、菩萨、天王、力士和飞天像。塔东南约50米处有辽代开悟寺遗址,此塔当是开悟寺塔。另一座位于城址北约 1.5公里,俗称北塔,为六角密檐式,仅存5层塔身,残高约6米,传为辽代宝积寺塔。

辽上京城是契丹族营建的第一座都城,规模宏大,形制特殊。关于辽上京城,宋元文献中有简约记载。《辽史·地理志·上京道》云:“上京临潢府,本汉辽东郡西安平之地……神册三年(918年)城之,名曰皇都。天显十三年(938年),更名上京,府曰临潢。”上京“其北谓之皇城,高三丈,有楼橹。门,东曰安东,南曰大顺,西曰乾德,北曰拱辰。中有大内。内南门曰承天,有楼阁;东门曰东华,西曰西华。此通内出入之所……南城谓之汉城,南当横街,各有楼对峙,下列井肆……”关于辽上京城,历史文献的记载较为简略。因此,考古勘测和发掘成为我们了解辽上京城形制布局和功能分区等最为主要的手段。1962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为配合第一批国保单位保护工作,对辽上京皇城进行考古钻探,并做试掘。从2011年开始,为了更好地保护辽上京城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辽上京城考古工作队,开始对辽上京城遗址进行系统的考古勘测和发掘。2011年发掘辽上京皇城乾德门遗址。2012年,为增进对辽上京皇城遗址平面布局的认识,全面了解辽上京遗址的文化性质,考古队又对辽上京皇城西山坡遗址3组较大型建筑基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考古发现。

西山坡是辽上京皇城西南的一处自然高地,也是全城的制高点。在这处高地上,分布有3组大型的建筑基址,呈“日”字形排列。居中是最为高大的建筑台基编号为一号的建筑基址,考古工作者重点对这处建筑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过初步考古清理,该建筑基址地表呈六角形,由大型包砖夯土台基和台上建筑两部分组成,方向东偏南17°。在此清理出夯土台基、包砖、砖铺散水、东侧月台和西侧踏道等重要建筑遗迹。夯土台基西侧直接在基岩面上分层夯筑,东部有夯土基槽。台基边长约20米,对角直径约40米,总高约2米。六壁最外砌单层包边砖,磨砖对缝,抹白灰皮。夯土与包砖之间采取夯土层间加砌平铺断砖的做法。东侧台基外侧遗迹残损严重,推测原有包砖的夯土月台南北两侧设慢道登临。月台夯土下叠压有残损的砖砌涵洞和象眼,应是较早修筑的慢道遗存。西侧台基外,做包砖的夯土斜坡慢道,南壁尚存砖砌象眼。台基及月台、慢道的包砖外,均做单行砖散水。台基之上现存柱础、墙体、白灰墙皮、石条、地面铺砖及砖痕等遗迹,建筑底层平面结构保存较好。平面呈六角形,用柱三周,每面三间。这三圈柱网及墙体,由内到外将台面上的空间分为内槽砖构、外槽木构和台明三部分。内圈柱础嵌于夯土台面内,当心间柱心距5米。柱础为不规则平石础,其上以白灰找平立石柱。平石础面上发现营造时的放线墨迹,石柱为打磨不规则的棱柱体,完全被包砌在砖构墙体内,砖墙外壁抹白灰皮。结合现存遗迹可知,台上建筑的内槽为六角形砖构实体,底层内部的东西轴线上,依次布置方形前室、六角形中室和方形后室。3个小室仅存底层砌砖,内壁抹白灰皮。其中前室和后室分别设甬道通向回廊,后室尚存石门限和门砧。中室东侧被扰坑破坏,西侧不与后室相通。后室内中央铺砖地面上残存八角形石经幢残件一个,附近还发现戴璎珞着佛装的石雕像、仰莲石雕残块等。在三个小室南北两侧的夯土台面上,平铺成排石条,北侧一排,南侧两排。石条打磨不规则,四周抹灰砌侧立砖,是内槽砖构实体底部不露明的基础部分。前室和后室进门左手侧,各有一处铺砖痕迹,通向成排石条方向。中圈柱础紧贴内槽砖壁,外圈和中圈柱础之间形成外槽回廊,宽度约5.3米。外槽回廊夯土台面高于内槽,其上全部铺砖,磨砖对缝。中圈及外圈柱础当心间对缝,两圈均用覆盆柱础,有素面、莲瓣纹饰和动物纹饰三类。部分柱础上有打破雕花纹饰的榫口,可知在当时修建时对旧柱础再次利用。在外圈柱础石下面发现有对位的承础石,中圈未见。两圈柱础上原均立木柱,柱径约45厘米。墙体结构均为单层土坯墙外砌单层砖墙,东面正门道的回廊内北侧,原址保留了一处泥塑立像,残存跣足与仰莲座,彩绘贴金。沿中圈柱础外侧一周清理出几处砖砌像座址,外圈墙外为台明部分,地面铺砖,现基台边缘铺砖及夯土均已损毁。

在一号建筑基址中出土了大量泥塑佛教造像和铜钱,还有石像、石经幢残件、石雕像残块、陶瓷片、铁器、铜镜、木炭以及大量砖块和部分瓦当、筒瓦、板瓦、滴水等建筑构件,根据发掘的遗迹形制和遗物推定,一号建筑基址应是一座内外槽砖木混合结构的六角形佛教建筑基址,是一座体量宏大的佛塔。按塔基直径推算,原高可达80余米。根据考古发掘情况可知,该塔于辽代始建,至少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筑,金代以后才逐渐废弃。

二号、三号建筑基址分别位于一号建筑基址的南北两侧,根据地表形状可确认也是六角形砖塔。二号塔基边长为5.9米,对径为11.8米,现存台基和地宫两部分,台基地表残存六角形包砖夯土高台,外表包砖凌乱,地宫曾经被多次盗掘,现存锅底状大坑。三号塔基边长5.7米,对径11.4米,塔体不存,地宫也被盗掘。二、三号塔基包砖、散水的做法和规格均与一号塔基基址相同。二、三号塔台一周均无踏道(坡道),不可登临。两塔基地宫均开凿在基岩中,平面为“甲”字形,由通道、甬道、宫室三部分组成。根据白灰墙皮和砌砖的叠压关系可知,地宫至少经过多次修筑。两座佛塔基址破坏严重,不仅地宫遗物,而且连修砌地宫的青砖都被盗掘一空,仅在三号地宫填土中发现石雕彩绘舍利棺残块等文物。

辽上京遗址是中国北方草原地带保存最为完好的辽代都城遗址。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今敖汉旗东部)称帝建立辽朝,918年命礼部尚书康默记充当版筑使在湟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营建都城,仅百日便初具规模,名曰皇都。这是契丹族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营建的第一座都城,根据史料记载,辽上京所在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业之地,这里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史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水草便畜牧”。辽太祖死后,辽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后继续营建皇都,公元938年,辽太宗改皇都为上京,设临潢府,这是辽上京城名字的由来。其后,随着契丹族军事、经济实力的壮大,以辽上京为中心,契丹人陆续营建了辽中京、辽南京、辽东京和辽西京,形成了五京的都城体系,标志着中国北方草原地带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初步整合与统一。所以,此次对辽上京古遗址的考古发掘,从实证的角度,深层次地揭示了辽代都城的文化内涵,对于进一步认定辽上京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首先,本次考古发掘厘清了西山坡佛寺遗址总体布局,确定了该建筑基址的性质。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通常认为辽上京城内西山坡建筑基址是辽上京早期的宫殿“日月宫”所在地,此次考古发掘,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认识。辽上京城内西山坡遗址由3座院落组成,中间长方形院内,中轴线上有前后两座长方形大型建筑基址。佛寺北组为东向的长方形院落,四周有院墙。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为大型的六角形砖木混合结构佛塔建筑(一号建筑基址),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小型的六角形砖塔(二、三号建筑基址),前有小型建筑基址和广场。一号塔基遗址建筑结构特殊,出土雕刻莲花纹、龙凤纹的柱础,刻画写实、彩绘贴金的泥塑造像,以及石经幢座等,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座基址的等级和功能。南组院落内遗迹破坏较大,残存两座圆形基址,应是与北组院内的塔基性质相同。根据考古新发现的遗迹和遗物,由此可以确认西山坡是一处重要的佛教寺院遗址,规模庞大。其次,本次考古发掘对辽上京皇城的平面布局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西山坡是整个皇城的制高点,位置很重要。因此,学术界多认为这里是辽上京皇城内最为重要的宫殿区,这次发掘成果确认西山坡建筑遗址是佛教寺院的建筑性质,皇城内西山坡高地修建佛教寺院,仅次于宫城地位。这样的布局特点充分体现了辽上京营建者在都城设计和布局方面的创新理念,这无疑对重新认识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形制布局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再次,辽上京城西山坡佛寺遗址地处皇城内的特殊位置,彰显了佛教在辽代政治体制中的重要地位。西山坡3座佛塔基址采用一字排开的特殊布局,以及一号基址六角形独特建筑结构,为辽金佛塔建筑基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考古实例。在一号建筑基址的外槽回廊内,发现很多写实逼真的泥塑造像,其中有彩绘贴金泥塑像。这是我国首次考古出土的辽金时期泥塑造像,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抱抱兽娘手机安卓版

封神大主宰无限内购破解版

三国志2017手游破解版

百万萌娘最新版本